首页 mg游戏电子网站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mg游戏电子网站 > 新闻动态 > 九宫八卦拳原传桩功

九宫八卦拳原传桩功
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3:10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文/杨树藩

引言

内功武技的系统训练,首先是踢腿抻筋和活腰展背,以此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。再就是桩法练习,使身体得气生力,不断提高身休的应变能力,做到气与力合,而能以气催力,并充分发挥整体力量,达到体用效果。

武术各门派的踢腿抻筋等练法大体一致,此处不述,在这里着重介绍九宫八卦拳独特的原传桩功,并详细讲述原传桩功的三种状态,即静桩、动桩、行桩的练法,从而显现了盘技功夫--九宫八卦拳的生变道理,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(天、地、人),再有就是练功者掌握功力由浅到深的三层含义,渗透出“桩即拳,拳即桩'的拳学论点。

这几套桩功比较简明,而且易学易练,适合不同年龄的人,具有得气快而显著,又安全实效的特点。

一、静桩

亦称形神功,为站立式成桩,此桩的要点就是,两足分开的距离一定要小于肩宽,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方法,只有这样胯才不会着力,同时腰部也能放松,下身各关节亦不会紧张,这样,身体就会自然放松。

然后,再以意念传导,使内气集于掌中劳宫穴,并以此穴进行“呼吸”,而得功法六式。练功时后天口鼻呼吸要顺其自然。

练者如能悟透功理,掌握好操练方法和不断勤习,定能健身强体。先师曾说:练此功在少年时,可成童子功,同时,练者内气畅通.真阳充实,自然会有内气收放之功,即:有收之养生,放之疗疾的功能。而且还具备了行气运力,所谓“求之不得,不求自得”之朱砂掌功亦能自然修成。

图片

练法:

1.立地生根

俗称扎根,练者面向南方自然站立,两足分距小于肩宽,手臂在体侧自然松垂,身心放松眼前视,顺项提顶,身有入天之意,以此成式最容易放松,即所谓的空空之无极。

接着,两膝放松,两腿弯曲,顺直腰脊,身体自然向下微蹲,着意脚板松展,两足踏入地下,然后,静心缓形做下蹲起立3次,与此同时,两掌指尖也向地下沉垂,这时就会有天地一线贯穿身体的感觉,亦有参天松柏入地生根之状,人的身轴由意而生。以此构思而成形则有极生焉,有身心空无,形神俱妙之态势。

在第3次身缓缓起立之时,两手也同时缓缓外展,使掌心渐渐向前,这时,两腿形成自然弯曲,两足心和两掌心自然含空。

接着,服视远方目标(如大树),用意涵掌以劳宫穴将此物渐渐“吸”回,这时会有足心涌泉内吸,并且身体重心自然移到足跟,还有足大趾向回抓的感觉,由此肚脐内收,丹田自然吸向命门,同时眼神也自然相随。

远方物体吸入学中后要静息一下,然后再加意“呼”出掌心劳宫穴,把此物体慢慢送回原处,这时会有松展足掌与身体重心微微前移而使足趾着力之势,由此丹田自然向外呼出,同时眼神也自然相随。

两手劳宫穴的先“吸”后“呼”连做9-18 次,不但要求连绵不断,而且还要将物体收送的距离,也要随次数的增加而加大,有几个来回就会感觉两足入地势如生根。

练习时间长了,劳宫穴的“呼吸”会自然得气,这样,手三阴的经络就通畅了,手指会有明显的气涨感,内气行运劳宫穴、膻中、丹田会自然有度,练功者自能蓄养精神,亦可待势发放。

意念中的物体往复移动,如弹簧拉伸,筋条牵扯,松与紧的变化微妙,蓄与发的气力自然形成,这就是太极之动。

行功中劳宫穴“吸、呼”时.身手随之微动属正常,但是不可追求,心静为一,气通身畅自生二(图1、图2、图3)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2.托运泰山

俗称挖山,由前式,两手加意沉臂并将两掌指深插地下,与此同时,两腿弯曲放松,身体微微下沉,两膝自然向前,松双足踝,两脚掌随势平展,双足跟着意随双掌指的深插也稳踏入地。

然后,再缓缓上托,将泰山挖起,身亦随势自然顺脊舒气,并沿身轴向上起。最后,形成大臂向前小臂平举,两肘下垂与心窝齐,学心含空向上,五指微开如托簸箕状的形态,眼向前视。

用意使两手劳宫穴“呼气”,此时掌指自然前伸,将挖起之泰山上托,稍微静息一下,再用意使劳宫穴“吸气”,把沉重下压之泰山收缩吸进手掌。

按此方法让劳宫穴反复“呼吸”,连做 9-18 次,意念续而不断的托起、收落和缩化泰山,并渐渐把泰山集于掌心。

做这个桩式时,主要是着意劳宫穴的“呼吸”,而丹田穴位的“呼吸”会自然协调。

提示:双手从下起动双臂挖山时,身体的重心随手臂的平举微移向前,此时可感觉到两脚趾扒地和足跟似起之状,在双小臂平举到位时,身体又微后移形成足跟自然着地及足心含空之状。

每次劳宫穴“呼气'时,开掌分指手指要着意前伸,“吸气”时,手心含收手指随势向内弯曲,做这个动作时间长了,'气”足自然生内力。

练者要悉心体悟此式的功用所在,逐渐掌握气息的运用和调整(图4)。

图片

3.双臂擎天

身形站立如前,双手臂左右分开,双臂圆曲两肘微垂自然外伸,手心含空向上,手指自然弯曲张开向外远处伸出。虽然两臂抬起,但还是要求放松。

双掌劳宫穴“吸气”,天下沉,重压手臂及两掌。此时意要不断,再用劳宫穴“呼气”将穹天托起,连做9-18次。

重复做多遍时,由于劳宫穴的“呼吸”使掌心蠕动,掌指外顶(特别是中指)要随次增加顶力(气行力到),次数间不可懈怠,使内气贯达双掌十指指梢(图5)。

图片

提示:接前面的动作成此式时,一定要把握好双手臂缓缓向外分开,如身在空中似拨分云朵状,同时,自然畅胸而能提神,天盘自然通达。气贯指梢,内气行润膻中,鸠尾而蓄足丹田滋养命门,人盘有矣,中气充足下达涌泉润两踵,地盘自然稳健。

4.抱挤天柱

俗称挤桩,两足跟同时向外碾,两腿自然弯曲站立,两臂收在胸前圆撑,肘外顶微垂,手心含空相对,手指自然弯曲前伸,手指斜向上,虎口张圆。

劳宫穴“呼气”时,两掌向内抱挤顶天立地之天柱,劳宫穴内气相吸相引,并有微微沉腕和拇指随势的上下滑引,而有将天柱栽插入地之意。

劳宫穴“吸气”时蓄力,抱抚天柱,“呼气”为挤插天柱,反复练习9-18次,把天柱插进地下。

行气时,如小臂、两掌微微旋动或有开合,为得气之象。

这个桩式,要做到肩的放松,才能有肘垂和掌挤的效果。此时胸要内涵,肩、臂、腕、掌以环形向内传递气力。

下盘的两足、两膝亦向内合,形成天呼地应,此时人如在空中,彩云缭绕,神情怡然(图6)。

图片

5.三盘落地

俗称落地,练时要分足站立,两足相距约2尺,身体下蹲成骑马步,上身微向前倾。

在这里,画出有三环的三层图形(见图),意寓此式,外环为天盘,中环为地盘,内环为人盘。

图片

动作要求是:

(1)脊柱要自然舒顺,两足跟着意外展,身体下蹲重心落在两足上,足心涌泉穴自然内吸,足趾收抓点地,两膝自然向内、向前,向下顶,这样,能使下盘气力下引,此意为两足踏落中环。

(2)两臂自然撑圆,两肩内扣,松肩沉臂,小臂旋拧,这样,就有手心向外斜下方分按之式,此意为两掌沉塌外环。

(3)松腰蓄气,意引内气聚中,稳定内环。劳宫穴“呼气”两掌下按,气运掌指,引内气蓄中,丹田充足,能使两足沉踏入地。

劳宫穴“吸气”,掌有内收敛气之意,又可引有足心涌泉穴、会阴穴内收的感觉,这样,就会自然形成丹田命门相吸,而得真气。并能引动会阴穴,尾闾至泥丸宫自然通顺,这样内气自然循环督脉任脉.自能养气聚中归于丹田。

聚于三环之中轴,轴面相交之点即为太极。这里的三环又象征着八卦的生成,练者悟此道理。

练功者要掌握好三盘之势的沉落,连续练习9-18次,意念要连绵不断,使气与力随形渐渐生成(图7)。

图片

提示:配合劳宫穴“呼气”,两足之踏脚板要展,足踝要自然放松,身体的重心微前移,在劳宫穴“吸气”时,身体的重心微微后移,这样足大趾会点抓而收,此时也要把握足踝的放松,自能引涌泉之水沿足少阴肾经而上,而有会阴、命门、丹田之聚吸,如此往复真气生成。

熟练此桩后,可将身体的重心轻轻移根在踵,功者把握平衡,自能体会妙处。

6.双合丹田

本式又称收丹,可接上式.上身轻起收足,站距略比肩宽,与前面所述身形一样。

两手收,虚抱小腹,手心涵空,两手轻轻相叠,左手在里,右手在外,劳宫穴透对丹田。手掌要轻置腹上或留有相应距离(自然形成),两臂自然在体前。

劳宫穴透对丹田,一“呼”一“吸”调养气息,精华入丹田,反复9-18次练习。

收功为两肩、肘、手自然放松,可揉腹、摩面,收足还原,静心安身。

六式静桩连续练习或单式练习均可,它包含了内功的修炼。

身体由松而沉,自然会有胸畅腹实,气沉丹田之感,以劳宫穴“呼吸”的行功中.自然会调动起先天的丹田“呼吸”,气盛阳动,内气自然运行,诸经脉自然就通顺了,不要去循经导气!要自然而然,意在劳宫穴为神会,经多时练习会自然上功的。(图8)。

图片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